onlyfans的入口访问官方平台-onlyfans.com-onlyfans是什么意思

通山縣石材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

日期:2011-06-02 16:09:29
瀏覽數:
 
摘要:通山縣從二OO七年被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授于“中國大理石之鄉”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石材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原來單一的大理石產業集群,已經延伸拓展到了“五石”產業集群。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白云石、釩石等五石產業集群各項經濟指標上漲迅速。產業集群呈現出六大優勢特點,同時也存在一些客觀問題。
 
 五月下旬,湖北省石材協會秘書長劉筱文及建材網站站長李艾清一行受國家石材協會委托,前往通山調研“中國大理石之鄉”石材產業集群發展情況,產業集群呈現出六大優勢特點。
一是集群優勢明顯躍升:
通山石材2010年產值由2007年單一的大理石5.6億增加到“五石”26.65億元,增長4.7倍;固定資產投資由3.8億元增加為16.4億元,同比增長4.3倍;在全縣69家規模企業中“五石”產業集群企業達26家,全年總產值187966萬元,占規模企業總產值295174萬元的54.9%;銷售收入166000萬元,占規模企業銷售收入251759.8萬元的54.5%,稅收4600萬元,占規模企業稅收7096.65萬元的64.8%。2010年新增賽鉆石英板材工業園等8家規模以上“五石”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達5.6億余元;銷售收入達30億元以上,新增銷售收入10億元,其中,縣內統計銷售收入16.6億元,縣外銷售收入13.4億元;創利潤3.5億元,出口創匯(含間接出口)達6000萬美元,工商稅收達2.3億元,新增稅收1.1億元,其中縣內獲得5500萬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6.1億元,從業人員7.6萬人,新增就業人員8000人;其中,縣內從業人員16000人,在全國各地設立的辦事處,加工廠和門面窗口110多家,從業人員6萬余人。
二是集群實力明顯增強:
成員企業由原來的179家發展到319家,新增140家(含原有部分縣外未被劃入產業集群的企業),縣內從業人員由8280人增加到16000人,增長93%,規模企業新增8家,達26家;具有產品進出口權企業新增2家,達20家。新增因素:一是外資企業投入大。采用的是全套進口全自動流水線,如:賽鉆石英建材工業園、永亮石材工業園;二是技改投入大。新橋工業園區和大路工業園區匯集了五石產業群80%以上規模企業。園區內10家骨干企業全部進行了技術改造,新增自動流水線20余條,新增投入達5億余元,產量在原有基礎上番了一翻;三是招商引資成效大。兩大工業園區內新引進5家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有4家建成投產;四是市場開拓投入大。賽鉆石英建材公司率先到美國、德國布點參展,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中藝石材、華南石材、城南石材等多家“五石”企業紛紛在北京、上海、福建水頭等地開設辦事處,擴大銷售,使本地中低檔大理石出口有了很大的增長。 
三是集群建設明顯加快:
賽鉆石英建材工業園和永亮石材工業園兩個億元項目建設速度加快。賽鉆石英建材工業園已完成了資源配置、園區規劃和8棟廠房的框架建設,已有兩個分廠四條生產線建成投產;永亮石材園已投入資金近億元,完成了主體廠房建設和機械設備安裝;廣東僑頭集團旗下的僑興資源有計劃來我縣投資資源開發和資產重組,有望將“五石”推向“股市”。已獲的“中國大理石之鄉”國字號品牌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通山啡網”已成為中國地標產品被稱為“中國啡網”,金鑲玉、黑白根、通山紅、荷花綠、九宮青等石材精品享譽國內外。新增了九宮牌、三環牌等石材商標,森泰、天豐、百石通、華南、佳奇、大自然等企業通過了國家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有森泰等企業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四是集群平臺明顯生效:
通山縣自成律師事務所積極為集群企業保架護航;10多家物流公司保障了石業運輸;縣石材產業信息服務中心項目已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資助并服務于全縣所有集群企業;3家中小企業金融擔保公司于2009年12月10日后掛牌成立,并提供了2億多元的信用擔保;為石材客戶提供服務的農家餐旅館達140多家,很好地服務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石材客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的產業集群,目前面臨的形勢卻十分嚴峻。究其原因,我們調查發現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關注:
  一是石材資源開采門檻過低,開發不成規模。
通山縣“五石”礦山辦證企業50余家,實有礦山塘口160多處。至目前為止,沒有一家采用軌道大鋸階梯式的現代方式開采,沒有一家示范礦山。許多農民“占山為主”,阻礙了客商大規模的開采。多年來,礦山開采沒有科學的開采設計方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環評,礦山安全系數普遍較低。許多好的資源如淺米玉、荷花綠、木紋玉等名貴品種因開采“急功近利”,為科學開采帶來了諸多不便。
  二是生產加工成本逐年上漲,產品價格卻飄然下降。
從礦山開采來看,2006年礦山用的膨脹劑僅800余元/噸,原料(荒料)開采成本為250元/m3,運到廠里僅500元/m3;現在膨脹劑達2000元/噸,翻了兩倍余;運費由2006年的300元/車,到現在的600元/車(油漲價),原料(荒料)開采成本漲至500元/m3,運到廠里已達700元/m3 工人工資由800元-1200元/月漲至1600-2200元/月;電費由0.5元/度漲至1元/度,成本沒有不漲的,而產品卻因惡性競爭已有60-80元/m2,下降到45-50元/m2。據調查,石材工業園區內有些企業存在尋找“第二產業”現象,形勢不是十分樂觀。
 三是大中型企業較少,抗風險能力差。
全縣石材產業僅有兩家是外來客商投資辦廠,其它的都是本鄉本土的投資商。且規模和投資力度都不大。市場一旦出現波動,就感到壓力太大,對出現的問題束手無策。
 四是該縣行業協會、商會的作用發揮不夠。
通山縣石材產業集群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作了大量工作,一是大量正面宣傳成功事例,弘揚正氣,鼓舞企心;二是組建聯合體,縣石材辦支持文化石企業組建了集團公司,穩定了市場;三是尋找新的外來客商來引領石材業發展,以增強行業的抗風險能力。通山石材產業目前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一些成因也是社會因素導致的。它除了企業自身努力克服,政府積極引導外,還需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做到“放水養魚”,以幫助通山石材產業集群渡過當前的難關。
                             湖北省石材協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