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發展帶來時刻變化
由于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訊網的廣泛運用,全球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
早在2006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該文件指出: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信息產業持續發展,信息網絡廣泛普及,信息化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演進。
進入21世紀,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深刻。廣泛應用、高度滲透的信息技術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信息網絡更加普及并日趨融合。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推動著全球產業分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重塑著全球經濟競爭格局。
互聯網加劇了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成為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的新載體。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
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要求“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并就此提出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和行動計劃。
“十一五”以來,國民經濟信息化工作頗具成效:一是,電子商務取得突破性發展。2008年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已達3萬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四成七;二是,電子政務有長足進步,國務院已出臺政務信息公開的條例,促使政府及部門網站建設達到普及;三是,
在工業方面,國家“十一五”規劃強調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采用高新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國務院大部制改革中新成立的“工業與信息化部”引人注目。首任部長李毅中強調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指出,要在企業、地區、行業三個層面選準切入點,抓好試點、典型示范,總結推廣。
工業行業協會應發展電子會務
政府有電子政務,企業有電子商務,作為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工業行業協會,理應發展電子會務。
如何發展電子會務,可以參照電子政務的要求。《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對于電子政務的要求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規范政務基礎信息的采集和應用,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推動政府信息公開。整合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的交換體系,全面支撐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作為輔助政府服務行業和服務會員的民間組織,電子會務在體現協會服務功能的同時,還應有輔導業內發展電子商務的義務,也有參與電子商務的空間。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會務,一般包括資料集成、信息傳播和會務服務三個方面。電子會務具體內容大致包括:
資料的采集和整理,與行業有關的政策法規、發展規劃、經濟數據、建設項目、企業基本情況、會員詳情等方面資料;
在線的信息傳播,發布與發表與行業有關的發展規劃、政策法規、運行情況、協會工作動態、新聞等方面信息;
在線的會務服務,如提供咨詢、技術交流、數據統計、代表企業或會員向政府反映情況、下發協會文件、通知協會活動等方面服務。
發展電子會務的“抓手”與“路徑”
當前,發展電子會務必須首先轉變觀念。要清醒認識信息化對于國民經濟發展、對于工業化、對于協會發揮作用的重要意義。要學習有關信息化的知識。要研究探索電子會務的建設。
發展電子會務的“抓手”和“路徑”如下:
以建設協會網站作為“抓手”,由此帶動電子會務。
以建立電子數據庫為“路徑”,分門別類集成協會信息資料,由此奠定電子會務數據基礎。
在此基礎上,盡可能采用電子化方式收集、整理、傳播信息。如,通過電子郵件發送會議通知、工作簡報;依靠數據庫為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建設項目信息服務或咨詢;借助計算機系統完成行業統計。
發展電子會務應有相應的人才支撐。為提高效率,也可通過外包來完成相關業務。
湖北建材網站